项目支撑集蓄动力

政协委员韩军:“加快‘六新’突破,实现换道领跑,关键在项目。要把‘六新’落实到具体项目上,抢占发展制高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项目对推动“六新”、引领转型发展的关键作用。近年来,我市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培植转型发展竞争新优势。山西智创城NO.4、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等项目的建设,为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凝聚起强劲动力。
2020年10月揭牌的山西智创城NO.4,深入整合产学研要素,提供风险投资、金融、法律、会计、财税等专业服务,为创新、创业、创造构建“空间+基金+服务+生态”孵化运营体系。这是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打造双创升级版的重大举措,为全市打造活力之城、创新之城提供坚实支撑。如今,走进山西智创城NO.4,高科技产品令人目不暇接,年轻人围坐畅谈未来,浓浓的创新创业气息扑面而来。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已取得明显成效,一批标杆性项目建成达效,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引进落地,一批主导产业持续壮大,在全省的创新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山西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开放高地和农村改革先行区,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成功样板。
产业升级技术带动

人大代表巨世峰: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六新”进行了部署,在提及中晋冶金氢基还原铁技术等新技术时,提出“持续提升全球先进优势”的发展方向。这对中晋冶金科技有限公司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既是压力更是动力。
冶金氢基还原铁技术,是对能源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发展方式的有益探索,破解了我国没有直接还原铁技术的困境,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产品结构调整、提高钢铁品质蹚出了一条新路径。目前,公司倾力打造的中晋产业园以技术转化和推广应用为目标,以产业链配套延伸、集群发展为主线,以核心装备制造与供应、定制化和智能化服务为载体,建立了“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产业创新和智能制造平台。以中晋新技术、新产品带动我市冶金、焦化产业转型发展,可以从3方面突破:一是依托优势,重点谋划。我市煤、铁资源丰富,交通网络密集,区位优势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量显著。利用这些优势,依托中晋前瞻性技术、应用研究以及还原铁等产品,拓展晋中冶金产业市场。二是借助资源,推广技术。将中晋还原铁项目在全市予以复制、推广,延伸产业链条,向精细化、高端化发展,并创建中国氢基竖炉还原铁产业创新联盟。三是合理调配,打造产业园。建设“中国氢基还原铁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其打造成为立足山西、辐射全国的示范园区,使其成为专业化技术研发高地、应用平台和权威窗口。
“六新”发展力促转型

政协委员董光华:“六新”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对我市“六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我们责无旁贷,须带头践行、带头落实。
发展“六新”,关键要在实践中转变观念,拓展视野,敢于创新,勇于先行,不仅在新兴产业上占据战略主动,还要在未来产业上把握战略机遇,真正把“先行先试”变成“先行先机”。2020年5月,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专家和相关部门人员,深入灵石、介休、寿阳等地对我市煤矸石综合治理及利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调研,发现我市煤炭生产已有很长历史,但煤矸石的治理及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市、县两级政府不断加大对煤矸石的治理、利用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管理体制不健全、煤矸石底数无法澄清、对煤矸石监测监控不力、煤矸石井下回填技术未能推广等,都需要引起重视,一一寻找对策,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加强政策引导,加快推进煤矸石有效治理、提高煤矸石利用率。
夯基垒台厚积成势

郭铁虎
人大代表郭铁虎:“六新”代表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政府工作报告把“六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了总结和部署,更加突出了“六新”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高质量转型发展,离不开“土壤”的滋养。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和发挥作用,是集聚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人才、集聚创新智慧、密切创新合作、提升创新能力、加速成果转化的有力抓手。所以,必须进一步优化重点产业链的新建、已建创新平台,尤其是已建平台,要依赖完善的创新制度确保其有效、高效运行。
在晋中,山西方盛液压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因坚持自主创新而知名。公司建有“山西省电液控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智能铸造机械中试基地”两个创新平台。今后,我们将围绕我市装备制造业积极开展高端项目立项,吸引高端人才,深化产学研合作,吸引创新资本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为我市“十四五”规划战略发展提供动力。
搭建创新平台,为转型发展厚积成势,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建议政府积极推动建设金融机构、社会资本与科技创新的对接平台,专业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互动的交流平台,通过资本流入和专业人才的互动增强创新平台的活跃度,进而促进创新资源的集聚、创新活力的激发、创新成果的催生。
全力推动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晋中市工商联 杨子文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晋中市进入转型出雏型的关键时期。要汇聚起转型发展的强大动能,必须从“新、创、服”三个方面,积极作为,精准施策,坚定不移推进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
在“新”上做文章,壮大千亿先进制造业,实施以“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提链”为主的“产业筑链工程”,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打造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型产业集群;在“创”上谋提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制和机制建设,打造产研对接新型产业创新模式;在“服”上下功夫,建立完善优惠政策“一步到位”、服务企业“一呼百应”、推进项目“一路绿灯”、破坏环境“一查到底”、亲清政商关系“一以贯之”的“五个一”工作机制,落实好《晋中服务民营经济市委书记直通车制度》,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打造太行“百里画廊” 带动全域文旅产业发展
晋中市政协委员 邵锦绒
百里画廊是晋中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四个百里工程”之一。为继续推动百里太行画廊建设,带动全域文旅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快落实社会投资,同时,加大市级财政支持力度,强力推动百里画廊建设。
二要组建专项领导小组,强化统筹领导,整合各方力量,从总体上规划协调和督促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三要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统筹搞好开发保护,在对百里太行画廊内现有A级景区进行升级的同时,重点打造一段具有太行山上“小江南”特色的山、水、林、田、路“十里画廊”精品景点,彰显山水风光。深挖红色文化,展示民俗风情,创建和提升太行文化品牌,扩大百里画廊影响力,带动太行全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