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一直受到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的追捧,点评批注它的人数不胜数。千年过去了,在岭东雄峻的广东惠州,一位退休老师,利用自己闲余时间,也写下了一篇有着自己思考的《新资治通鉴》。虽无法与司马光的历史著作相提并论(文体也不同),但也从一个教育者、文艺家的视角,道出了自己对于历史、社会的一些思考和观察。
纵观历史古到今,一面大镜映人生, 莫要镜外品头足, 可好入里照度宽, 历史大镜挂千载,面前正视几多人......作者张宪民(小风)惠州城市学院退休教师,他敬岗爱业,喜爱文学历史,对祖国忠贞不二。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著有《中华丹青》谱书一部,书中描写编辑了历史上三位爱国英雄人物:文天祥、辛弃疾、史可法等雄奇的一生,“我爱我家,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了很多青年人为之动容。上世纪90年代,著有小说《抉择》曾一度被多家大专院校和社会人士抄录。他善书画,雕塑学习,追求不断!《江山醉英雄》之七油画被中央党校收藏,悬挂在省部长会议厅内;《祖国繁荣》入选钓鱼台国宾馆。2000年至2001年张宪民老师带领他的十余名弟子用二十八万个胡桃壳,历时六个半月雕塑制作一对高二点三五米,直径九十二点五公分的《中华之星》大花瓶,一举荣获《二00一年中国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一等奖等等,张宪民老师也被誉为现代胡桃壳雕塑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