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和耕地保护红线,宣汉县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撂荒地整治工作方法,坚持撂荒地治理党政同责、压力传导,将撂荒地治理情况纳入各地年度考核和主要领导绩效考评,压紧压实撂荒地治理主体责任,强力推进撂荒地治理。2021年以来,全县撂荒地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完成撂荒地复耕复种2.36万亩,种植水稻3835亩、玉米8576亩、大豆6199亩,其他作物4990亩。
小处着手
以“村规民约”夯实治理基础
宣传动员“进家门”。动员机关党员干部、村组干部、农技专家,广泛采取院坝会、深入田间地头等方式,进村入户讲透政策。
组织引导“谈家事”。由县委组织部指导,县农业农村局、县民政局牵头,各乡镇(街道)具体负责,指导各村(社区)修订“村规民约”,明确撂荒地的承包权、经营权分离,分别征求承包农户复耕意见,不自行复耕的须将经营权流转给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统一运营。
精准摸排“盘家底”。按照“村不漏组、组不漏片、片不漏块”的要求,网格化实施、地毯式摸排,对全县已利用、能利用和未利用的所有耕地情况全面开展系统调查,查清撂荒地现状、类型及产生原因,建立台账,为全县撂荒地治理奠定坚实基础。
大处着眼
以“要素集约”解决治理难题
打好“政策组合拳”。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将耕地地力补贴、稻谷补贴等落实到田,坚持谁种谁受益。部分地方通过减免三年租金或低价流转、农资优先保障、种粮大户补贴等撂荒地复垦支持政策,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规模经营。
用好“项目整合法”。2021年以来,全县利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资金3442万元,新增建设2.2万亩高标准农田,治理撂荒地1000余亩,涉农整合资金9000余万元用于农田配套设施沟、渠、路、提灌站等建设。
走好“资本聚合路”。2021年以来,全县新增返乡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120余家,注入社会资本8000余万元,复垦撂荒地1230余亩种植粮食。
细处落脚
以“服务公约”优化治理效果
强化农资农机服务。截止目前,全县共引育16个“耕、种、收、售”全环节社会化服务组织,有效促进农业生产降本提效。
突出技术指导服务。从农技、植保、土肥、种子、农机等相关职能单位抽调技术骨干组成农业专家技术团,在“耕、种、管、收”等关键农事环节,加强对利用撂荒地发展粮油的业主在耕地熟化、轻简化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的技术指导。
注重产业优化服务。建立健全“劣质退耕再植绿、优质增补再利用、闲置回收再流转”土地功能动态调整制度,对特色产业效益低下、产品品质低劣的产业及时转型改种粮油作物。今年以来,全县作物转型5000余亩,扩种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
□达州日报社通讯员何君男
来源:达州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