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最强驱动、最强引擎,谋划部署能源化工、农产品加工、医药健康、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6大工业集群,和现代建筑、现代物流、文化旅游3大特色产业,与各类人才一同共享机遇、共筑梦想、共赢未来,推动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良好态势。2020年,达州经济总量达到2118亿元,居全省第七。

达州是省委定位建设的“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天然气、锂钾资源丰富,享有“巴人故里、红色达州、中国气都”美誉。2020年,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战略部署,心系群众、扎根基层、无私奉献,全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资源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最根本的优势。对接“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达州紧扣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全面拓展校地企地合作平台,丰富创新创业载体,不断增强人才承载力。借助“四川知名高校活动周”、两院院士四川行等活动,广泛推介玄武岩纤维、锂钾、天然气等优势资源和“6+3”重点产业。
2020年,达州与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13所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人才战略、项目合作等校地合作协议,与四川泛美教育投资集团、辽宁方大集团签署企地合作协议,校企合作“朋友圈”不断扩大。同时,支持北京大学在达州建设文化产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挂牌成立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巴文化研究中心,加快推进川环科技特种高分子材料、瓮福达州化工工业自动化系统、中国石化达州普光气田油气田先进技术、四川炬原玄武岩纤维科技玄武岩纤维材料等省校合作重点项目实施进度,实现高校智力资源与产业发展需求有效融合。
为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搭建平台,达州积极构建院士合作对接服务长效机制,全力打造优良环境、制定优惠政策、做好跟踪保障,为各位院士专家提供全方位、个性化定制服务,让更多的专家把目光聚焦在达州,为达州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把脉会诊、传经送宝;把力量投放在达州,与达州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行产学研对接;把成果转化在达州,定期来达州举办学术交流活动、重大研究成果推介,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达州转化应用。(记者:陈纬陈仕娟)
免责声明: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责任编辑:达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