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大地的红色基因
2023年12月20日   14:28 | 来源:中国文信网

  “快乐事业莫如革命”是他发乎于心的信仰之声。


  “热烈而生,热烈而死”是他践之而行忠诚使命。


  这就是壮乡英雄韦拔群的灵魂描述。


  初冬跟随由中国旅游报2023年文化和旅游助力乡村振兴采风活动走进巴马西山革命博物馆及香刷洞—韦拔群烈士牺牲之地。


321.jpg


  广西巴马是革命老区,是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是国家规划实施的“百色风雷,两江红旗”红色旅游线路重要组成部分。巴马西山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一直是右江革命根据地党政指挥中心,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腹地,在革命战争时期巴马是右江革命的指挥部和战斗堡垒,而且革命斗争开展的时间特早,连续斗争的时间也特长,损失也特别惨重,由于右江革命的指挥机关一直都设在巴马,所以巴马始终是敌人进攻的目标和重点。巴马的每7户人家中就有1人为革命战斗而牺牲,全县遭到敌人“灭门”的达400多户。在巴马,写满了红七军二十一师艰苦斗争的历程和历史功绩,为夺取新民主主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解说员的讲解让我们感受到革命先辈坚定信念及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随后跟随解说员拾级而上来到韦拔群烈士牺牲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韦拔群烈士的入党誓言:“吾拔群,愿把五尺之躯交给党,跟党铲除天下不平,建立一个平等的新社会。热烈而生,热烈而死。”


123.jpg


  韦拔群于1894年2月出生在广西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一个殷实的家庭。他从小同情贫苦农民,自幼就立下了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为了寻求人民翻身解放的正确道路,他三次变卖家产和耕田,筹集路费,历尽艰辛奔赴上海、广州寻找革命真理。1925年春,韦拔群进入第三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在这里,他结识了彭湃、陈延年等著名的共产党人,马列主义成为了他革命的指路明灯。结业回到东兰后,韦拔群广泛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并效法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先后在东兰的北帝岩和武篆育才小学开办了三届东兰农民运动讲习所,宣传马列主义,培养了600余名农民运动骨干。革命的火种以星星之火、燎原之势,染红了右江地区。192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写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高度评价了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农民运动,赞誉“韦同志在东兰已成了海陆丰之彭湃,极得农民信仰”。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著名农民运动领袖、百色起义领导者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领导者之一。1929年12月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建立右江苏区,任右江苏维埃政府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第3纵队司令员、第21师师长。1930年10月,红七军主力奉命北上后,韦拔群带领百余人留在右江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1931年春至1932年10月,国民党军对右江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多次围剿,韦拔群指挥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在极端险恶的斗争环境中,他始终同战士、群众一起,过着宿山林、钻岩洞、啃野菜的艰苦生活,大家对他非常爱戴,亲昵地称他为“拔哥”。1932年10月19日凌晨,被叛徒暗害于广西东兰赏茶洞,时年38岁。他用一生践行了入党时的铿锵誓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31.jpg


  抚今思昔,鉴往知来。重温这一幕红色故事,那穿越百年岁月的精神,依旧刻骨铭心,催人奋进。


  探寻巴马大地,铭记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伟大的光芒闪耀在巴马这片神奇的土地,红色文化彪炳千秋!(图文:露微)


(责任编辑:宗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