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城市建设:立足旱涝急转预判,加强城市内涝防范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畅通指挥体系运行。落实《中心城区突发强降雨排涝应急预案》,在汛期来临前,要按照预案进行一次演练。每个部门都要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一旦发生暴雨,每位同志都要心中有数,都要知道自己的岗位职责。部门之间要紧密联动,严格落实工作职责和应急预案,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履职尽责。
二、强化汛前准备,扎实开展防汛备汛。一是要推进隐患摸排整治。进一步优化完善42个积水点“一点一策”整治方案,对未能及时整改完成的易积水点要提前向社会公布,安排专人值班,并加强对其附近城市基础设施的巡查检修,避免发生次生事故。二要加快设施能力提升。持续深化地下管网攻坚行动,加快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特别是半坡调蓄库要加快建设进度,今年汛期要发挥樊村水库蓄洪作用,全面增强中心城区抗涝能力。三要加强设施运维管控。及时做好对排水管网及附属设施的相关单位要在汛期来临前,加快对排水防涝设施认真一次全面的疏通掏挖,清疏养护和设备维护,发现隐患及时维修,确保泵站、闸门、移动泵车、应急装备等在汛期的正常安全运行。同时要加强城市管理智慧平台对城市积水点的智慧化监测管理能力,全面提高汛前、汛期内涝风险研判预警、应急抢险、灾后救援能力,不断提升城市内涝治理智能化水平。
三、强化系统治理,完善防洪排涝体系。严格执行《运城市城市排水工程规划修编(2021—2035年)》要求,长远来看,要按照中心城区2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规模和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加快构建河湖连通、明渠暗管、排水畅通的中心城区防洪排涝体系。要严格按照海绵城市理念科学推进城市开发建设,新城区高质量推进“海绵+”建设,老城区高标准推动“+海绵”改造,通过实施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切实提高城市内涝防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