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灌溉三十五载,收获爱与被爱——记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红烛”教师张小格
2025年09月12日   14:30 | 来源:中国文信网

8b4c811503e59e8ac6bf3394c7e362ab_副本.jpg

张小格老师


  看到这双手,朋友们感觉熟悉吗?回答可能是不,但是问到记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五年级五班和六班的孩子们,却绝对是没有一个人认不出来。这双手上的痕迹,是因为需要无数次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一道道算式,导致手指经历了被腐蚀至皮肤数次溃烂而又长好留下的勋章。


84e3dfc9b8d0bfc1ad65e47cb25827c5_副本.jpg

张小格老师被粉笔腐蚀的手


  这双手的主人属于我校(雁塔校区)五年级数学老师张小格


  “心守一抹暖阳,静待一树花开”,今天,带您看看张小格老师的故事……


  教育格言:心守一抹暖阳,静待一树花开,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向阳而生,逐光而行。


  “我有耐心,等待你的回应”


  “你看,这个孩子她因为对粉尘过敏,所以需要一直戴着口罩……角落那个孩子他性格比较内向,所以每次需要我鼓励她……”张老师站在操场上,用慈爱的眼神看着正在玩耍的学生们,她能够非常详细的说清楚每个孩子性格的不同,甚至于平时的习惯和过敏的事情都记得非常清晰。


57b87ace6c648d67734f865277b8a50c_副本.jpg

 张小格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不同性格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对待方式,这是我一直坚信的。”张小格老师看着正在奔跑的孩子们说到,曾有三名六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做出了严重影响课堂纪律的行为,当张老师下课后将她们叫到办公室时,其中一位学生不以为然,态度比较随意,张老师沉默良久后,选择了让她先回教室。


  张老师说:“并不是因为我不愿意教育指正她,而是这个孩子家庭情况特殊,孩子内心比较缺乏安全感,若我不管不顾的去批评孩子,那么孩子很有可能内心接受不了而受到伤害,我不想这样,我认为教育不应该是以伤害孩子的心灵为结果促使孩子改变,而是应该留给这些孩子们一个‘自悟’的过程”。从那之后张老师仍然正常对待这个孩子,两天后,孩子主动找到了张老师,对张老师真诚的道歉,张老师这个时候,才将当天事情的道理向她阐明,孩子很快就理解了张老师的良苦用心,同时更重要的是,她完成了”自悟“这个过程。


f2d16c750c671606aedb71795b59eaf3_副本.jpg

张小格老师辅导孩子们作业


  “孩子和孩子是不同的,我完全有耐心,等待孩子们的思考,等待孩子们的回应,等待孩子们的成长,‘心守一抹暖阳,静待一树花开’说的便是如此。”


  “粉笔套的故事”


  这张图至今被张老师珍藏在抽屉的最里处,每每拿出来都会让张老师感动不已。


64f96115de9c0134708de7fe8ffb7edc_副本.jpg

粉笔套说明书


       这是一张粉笔套的说明书,其中用图画的方式写出了将此工具套在粉笔上再使用,就可以让手不用接触粉笔,从而对手起到了保护作用,与平常的说明书不同的是,它是张老师的学生们给张老师用手画出来的。


  张老师忆起,有一天,她和往常一样上完两节课后回到办公室,却发现办公桌上放着她当时叫不上名的东西,旁边放着一张手画的粉笔套使用说明书,虽然说明书不是很工整、规范,但名字、用途、用法图、提示、希望、还有那精确的35%已让她看的视线模糊,右上角写了:希望张老师手指上伤早日愈合!最后落款是六一xxx以及一个笑脸,张老师缓缓坐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回忆起孩子们最近总围着她问:“张老师你的手好了吗?”“老师用粉笔少写一些题”。


  后来孩子们毕业了,来看张老师时,第一句居然问的是:“老师您手好了没?”“记得还是要用粉笔套啊!”


  “爱是相互的,我爱孩子们,我相信他们感受得到。”张老师坚定地说道。


  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心守一抹暖阳,静待一树花开,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向阳而生,逐光而行,是我始终坚守的教育使命。——张小格老师


  这,就是属于张小格老师的“红烛”故事,无需惊心动魄的情节,只要爱与温暖在师生间不停的流淌就足够动人,心有大爱,“红烛”闪耀,我们坚信:教育,就是以“光”点亮“光”,就是以温暖的臂弯拥抱成长,就是在最细微处浸润心灵,助力每一个生命的成长。


  张小格简介:陕西师范大学附小校数学教师,高级教师,四、五年级数学教研组长,参与西安市线上教学,录制六年级数学微课多节,为大学区老师进行“小学平面与立体图形解题趣谈”的讲座,积极参与多项省、市课题,多篇教学设计与教学论文在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大赛中获奖。曾多次被评为校级先进工作者,多次承担青蓝工程、实习生的指导教师,省培计划的跟岗教师。(供稿: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办 张琼文)


(责任编辑:朱志)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