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每一条独特的星轨——记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红烛”教师赵桐
2025年09月11日   11:53 | 来源:中国文信网

a01d0ca83123ec17b47b0d3e4e3eb1a7_副本.jpg

  赵桐老师


  粉笔灰簌簌落下,染白袖口,也悄然标记着赵桐老师担任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的第五个年头。回望这段旅程,最初的雄心壮志,早已沉淀为一种沉甸甸的温柔与笃定。若说师德师风有核心,于赵桐老师而言,它正凝结在这句话里:“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独特的,接纳并守护每个孩子的成长。”这绝非墙上的标语,而是日日穿行于几十个迥异灵魂之间,必须躬身践行的信仰。


  接纳:卸下评判的滤镜


  初登讲台时,赵桐老师心中也曾有一把无形的尺子,不自觉地去丈量每个孩子的“标准度”。那个总在课上画小人儿的男孩,是“不专心”;那个回答问题声音细若蚊蚋的女孩,是“不自信”;那个作业本永远像被猫抓过的孩子,是“不认真”。她的“责任心”常常化作焦灼的催促和刻板的规训,以为这便是“为你好”。


  直到一次刻骨铭心的教育事件。她对一个多次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当众严厉批评,他涨红了脸,紧抿着唇,眼中的光亮瞬间消失,事后才得知他那天早上不愉快的经历……那一刻,她仿佛听见内心评判的标尺“咔嚓”断裂的声音。她开始意识到:真正的师德,始于放下“我以为”的傲慢,去看见、去理解每一个行为背后的“他世界”。接纳,不是纵容,而是承认差异的合理性,是撕掉简单标签,用包容的心去倾听那独特生命奏响的、或许并不悦耳却真实的乐章。从此,她的目光里多了探寻与温度,试着去读懂那画纸上的奇思妙想,去守护那细弱声音里的勇气萌芽,去包容那潦草字迹下可能存在的家庭烦扰。


d787dbbb03eaf32e3edc0b29b9b4861f_副本.jpg

赵桐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

  

       守护:为独特的光亮撑伞


  五年班主任生涯,让赵桐老师深刻体会到,“守护成长”远非一句空话。它需要敏锐的洞察,更需要恒久的耐心与智慧,为每一份独特的天赋或脆弱,撑起一片得以安全生长的天空。


  她班上曾有个不擅长与人沟通交往的孩子小宇,成绩平平。一次偶然,她发现他课间总会拿出一个本子写写画画,专注得仿佛置身另一个世界。赵老师从他身边经过,饶有兴趣地询问。他眼中瞬间燃起光亮,向赵老师展示他的本子——一幅充满想象力的人物画作!赵老师意识到,守护他的独特性,就是为他这份被忽视的热爱点燃一盏灯。我鼓励他参加绘画比赛,在班会上展示他的作品。当掌声响起,他腼腆笑容里绽放的自信,比任何高分都更打动人心。守护,是为不同的天赋寻找出口,让被埋没的星光得以闪耀。


  守护,同样意味着在风雨来临时,成为那个坚定的避风港。面对因家庭变故而敏感易怒的学生,守护是克制住批评的冲动,给予一个无声陪伴的课间;面对因学习困难而自我否定的孩子,守护是设计分层任务,让他尝到“跳一跳够得着”的甜头;面对懵懂青春期的迷茫与碰撞,守护是温和而坚定的引导,是设立清晰边界下的理解与尊重。守护,是用教育的韧性与智慧,在荆棘丛生的成长路上,为他们辟出一段相对平坦的里程,让他们相信:即使与众不同,也依然被珍视,被期待。


13a94db0bbf99e31129a5925c04a6d64_副本.jpg

赵桐老师和孩子们在活动现场

  

       独特:汇成璀璨星河


  五年时光,让赵桐老师渐渐明白,教师的角色,并非雕塑家,试图将形态各异的璞玉打磨成统一规格的工艺品。更像是星空的守望者,目送着每一颗星辰沿着自己独特的轨迹运行、发光。


  教育最美的风景,不是千篇一律的“优秀”,而是百花齐放的“不同”。当我们真正接纳了生命的参差多态,并用爱与智慧去守护每一份独特,教室便不再只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一片充满无限可能的生命沃土。在这里,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以自己的方式向阳生长,最终汇成一片璀璨而独特的星河。


  粉笔灰依旧飘落,落在肩头,也落在心间。前方讲台依旧,而赵桐老师的心境早已不同。她知道:她守护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几十条独一无二、奔涌向前的生命之河。这,便是师德的重量与荣光。


  接纳并守护每个孩子的成长


  当我们不再执着于把铁杉修剪成松树的样子,


  每棵树才能以自己最挺拔的姿态触碰天空。


  真正的教育者,是星空的守望者——


  不为摘星,唯愿每颗星辰都能在自己的轨道上熠熠生辉。


  赵桐老师简介:


       赵桐,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一级教师。现任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雁塔校区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期间在全国说课比赛中荣获特等奖;在“雁塔好课堂”评选展示活动中荣获二等奖;主持校级课题,教学设计曾多次获奖,在教职工年度考核中多次被评为优秀。(供稿: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办张琼文)


(责任编辑:朱志)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